有一个美丽动人的藏族民间传说。。。
在很久以前,有一个布拉国,那里的国人只有牛羊肉吃,只有牛羊奶喝。善良的王子阿初想让国人吃上谷物粮食,就到山神那里去恳求粮食的种子。山神告诉他,粮食种子都在蛇王那里,阿初从蛇王那里偷到了青稞种子,但是蛇王发现后,将他变成了一条黄狗。变成狗的阿初逃到了娄若这个地方,最终他得到了土司三女儿俄满的真爱,并一起播下了青稞种子,阿初也变回了王子的模样。从此以后,娄若到布拉国的大片土地上就有了青稞。
青藏高原种植的大片青稞
在青藏高原的许多藏族家庭,至今仍然保留着这样一个习惯:那就是在青稞收获以后或者是藏历新年的第一天,人们会将青稞粉做成的糌粑团,先喂给狗吃,以纪念狗将青稞带给了藏族人民。
这个民间传说,充分说明了青稞在藏族人民生活中的神圣作用。
藏族朋友告诉我,青稞在他们的生活中确实非常重要,在有些地区,每逢重要的节日、结婚时的仪式上以及藏历新年来客人时,都会用到青稞。就凭下面这些别具风格的名称,你就可以体会到青稞在藏族人民生活中的神圣地位。
即将成熟的青稞穗子
青稞的种子在藏族语中被记载为“ནས་”,按藏语的发音,听起来像是“乃”、“尼”或者是“涅”。这可能是由于西藏以及周边地区,例如青海、四川和云南不同藏族人的地方口音变化,使“ནས་”的发音有一些差异。但无论是称为“乃”、“尼”还是“涅”,都是指粮食的意思,而且还是主要粮食。
青稞的生种子和磨成的糌粑粉
小贴士
包括青稞在内的所有禾本科植物的“种子”,实际上都是果实,而且叫颖果,只是人们习惯将其称为种子罢了。因此,在本文中继续按照人们的习惯将大麦的颖果称为种子。
青稞作为青藏高原主要的粮食,不仅可以做成各种类型及各种口味的食品,而且还可以酿酒(青稞酒)、做牲畜的饲料,甚至作为医药和保健品的原料。
青稞种子酿成的香醇青稞酒
生的青稞种子被称之为“乃””或“尼”,炒熟以后的青稞种子,就被叫作“月”或“义”,可以直接食用,既香又脆,也可以放在酸奶或牛奶中一起食用,既丰富了酸奶或牛奶风味,又增加了食物中的纤维,同时还起到了营养和保健的双重作用。
炒熟以后的青稞种子既香又脆
将炒熟的青稞“月”或“义”磨成粉,就成了我们比较熟悉的“糌粑”(རྩམ་པ།)。糌粑面非常的香,用途也很广,有各种不同的吃法,将糌粑与适当比例的酥油茶调和,并且捏成团,就叫做“巴”(སྤགས།)。我自己就亲口尝过,“巴”香润可口,也特别抗饿。在做“巴”的时候,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加上奶渣、白糖、芝麻、炒豌豆粉等,这样就可以让“巴”更加味美香甜。
糌粑与酥油茶调和而捏成团 ——“巴”
与时俱进:糌粑的现代式样
在调和糌粑的时候,还可以多加一些水或酥油茶,调得比较稀一些(像糊糊一样),叫做“句玛”(སྐྱོ་མ།),美味香滑、营养丰富的“句玛”比较爽口,而且容易消化。因此年轻人比较喜欢吃“巴”,而老年人、小孩以及体弱者更偏爱“句玛”。毋庸置疑,糌粑是人见人爱、老少皆宜的食品。
老年人和小孩都喜爱的“句玛”
难怪糌粑被放在青藏高原藏族人民食品的四宝之首,有哪四宝呢?那就是糌粑、酥油、茶叶和牛羊肉。糌粑不仅美味可口、营养丰富,而且携带方便。藏族农牧民出远门时,只要带上一个木碗和一个糌粑口袋,在口袋中装上糌粑、酥油、干奶渣等等,无论走到哪里,只要有水就可以吃上香喷喷的糌粑美食,即使牧民在遥远地方游牧或是农民在田里干重农活,也不会挨饿。
青藏高原的藏族姑娘对糌粑的神圣感情
随时随地可以食用的香喷喷糌粑美食
讲了这么多有关青稞的故事,那青稞到底是何许植物也?
如果我告诉你:青稞就是大麦,大麦就是青稞,那你会不会吃惊或晕倒?
青稞就是大麦,这无可争议!但既然是大麦,那就好好地叫大麦得啦,为什么还要给它起这么一个“别扭”的名字呢?
你别着急,请听我慢慢道来。
青稞大麦在植物分类上属于禾本科(Poaceae)、小麦族(Triticeae)、大麦属(Hordeum)、栽培大麦种(H. vulgare)内的裸大麦类型。按照《中国植物志》的描述,青稞大麦有这样一些特征:穗状花序成熟后呈黄褐色或为紫褐色,长4-8厘米(芒除外),宽1.8-2厘米;小穗长约1厘米;颖为线状披针形,被短毛,先端渐尖呈芒状,长达1厘米;外稃先端延伸为长约10-15厘米的芒,两侧具细刺毛。颖果成熟时易于脱出稃体。
不同类型大麦的穗部形态
这一段描述太学术了,我们一会儿必需解释什么叫“裸大麦”,什么是“颖果成熟时易于脱出稃体。”
也许大家还不知道,栽培大麦可是人类最早利用的禾本科农作物之一,也是大麦属的一个重要成员,从它的分类特征和形态描述来看,大麦属应该与小麦属、黑麦属等麦类作物有很近的亲缘关系。
大麦属包含了30多个物种,广泛分布于全球温带或亚热带的山地或高原地区,在欧亚大陆和南北美洲都可以寻到大麦属物种的踪迹,我国包括栽培类型在内约有10余种。
大麦属的形态特征很明显:每一个穗轴节上具有三联小穗而形成的穗状花序,因此非常容易辨认和识别。了解三联小穗这个特有的形态特征非常重要,掌握了这一点,就可以轻松将大麦与每一个穗轴节上只有一个小穗的小麦区别开来。通常,大麦和小麦这两种作物是很容易被人们混淆的。
大麦属特有的的三联小穗
早在一万年前,人类就开始利用并栽培、驯化大麦。栽培大麦的祖先是生长在西亚新月沃地的野生大麦(H. spontaneum);也即是说,包括栽培大麦在内的麦类作物都是由居住在两河(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)流域的人类祖先驯化和栽培而形成,也是古巴比伦文明的重要粮食基础。
野生大麦和栽培大麦长得很像,关键的区别在于野生大麦在成熟以后,每一个穗轴节都会断裂、脱落;这样,成熟的野生大麦种子就会自然地落到土壤中。然而,栽培大麦在成熟以后,穗轴节都不会断裂,成熟的种子就会保留在植株上。
野生大麦的穗轴节在成熟后会断裂
种子脱落这个特性,对于野生植物种类至关重要,因为它们需要进行自我繁殖,如果种子不能自由脱落,野生物种就无法进行繁殖。但是,种子脱落就苦了人类的祖先,他们不能够一次性收获大量农作物种子,用作食物。但是,栽培大麦成熟以后种子不会自动脱落,人类就可以大量的收获种子了,这也是人工选择的结果。
栽培大麦成熟后种子不会自动脱落
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现象,是因为在野生大麦群体中产生了基因突变,导致其穗轴节不会断裂、脱落,这样的基因突变及其对应的表型性状,被我们的祖先无意识选择和保留了下来。这样,人类就可以将这些种子不会掉落的大麦种植在自己的居所附近。久而久之,人类就可以种植并大量收获和繁殖这些大麦的种子,方便自己的食用了。
经人类驯化而形成的农作物 ——栽培大麦
这种将野生的植物逐渐改变成栽培农作物的过程,称为植物驯化。
我们今天的主角是青稞,为什么讲了那么多有关大麦的故事,实在是因为青稞与大麦关系密切、无法分割。此时,大家心中一定会充满疑惑——青稞和大麦又有什么不同之处呢?
这样,我们又回到了前面对裸大麦的解释,青稞就是大麦中的一种裸大麦类型。
什么是裸大麦?按照大麦的种子与包裹它们的稃壳(内稃和外稃)是否紧密相连的特征,大麦可以分为皮大麦和裸大麦。特别要注意:种子与稃壳粘连的程度,可是一个关键的形态性状哟!
皮大麦又称带壳大麦或有稃大麦。种子成熟时与稃壳紧密粘连在一起的大麦就是皮大麦。通常皮大麦适合于酿造啤酒、用作饲料和生产大麦茶等。
用作酿造啤酒的大麦
皮大麦又称带壳大麦或有稃大麦。种子成熟时与稃壳紧密粘连在一起的大麦就是皮大麦。通常皮大麦适合于酿造啤酒、用作饲料和生产大麦茶等。
裸大麦又称裸麦、米麦、青稞或青稞大麦。种子成熟后不与稃壳紧密粘连,很容易从稃壳中脱落的大麦就是裸大麦(种子裸露),就像小麦的种子那样易脱落。正如前面的介绍,裸大麦的种子可供食用或酿酒,也可作饲料。在西藏及其周边地区包括青海,四川和云南等地都有裸大麦的种植。
青藏高原大面积种植的青稞大麦
作为主粮,青稞已经有了3500多年的使用和种植历史。最新的研究表明,青稞是由4500-3500年前传播到我国的一支称为东方栽培大麦的地方品种中,某种特殊类型进一步驯化和培育而形成。
在青藏高原特殊环境下藏族农牧民种植筛选形成的青稞
青稞是在青藏高原的特殊环境下,经过藏族农牧民长期的栽培、选择以及使用,从而形成的一类特殊的农家品种类型。青稞能够生长在高原的严酷环境中,在海拔4000多米的高寒环境条件下,仍然能够正常生长发育,而且青稞具有营养成分丰富、蛋白质含量高等优异的品质,不仅是青藏高原重要的粮食作物,也是大麦品种的宝贵遗传资源。
海拔4000多米高寒环境条件下种植的青稞大麦
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、现代育成青稞品种的推广与种植,使得许多青稞的地方品种数量正在迅速减少。青稞大麦丰富的遗传多样性是人类经过数千年,在复杂环境条件下栽培与驯化而逐渐积累形成的,这些宝贵的遗传多样性一旦丧失,那将是青藏高原之痛!人类之痛!!
在西藏日喀则大面积种植的改良青稞品种
因此我们在此强烈呼吁,应该尽快对青稞大麦的遗传多样性和基因资源家底进行调查和研究,并提出合理的保护策略,这是有关青藏高原粮食安全的大事,刻不容缓!
藏族农民已经开始利用简单机械收获改良青稞品种
西藏大学的博士研究生正在考察青稞种质资源
上一条
丰收节展销活动走进青海——美丽三江源 营养青稞首当先
下一条:青藏高原的“宝物”青稞有啥营养、该怎么吃? |
返回列表 |